李鴻章的淮軍能夠以滬平吳,完全出乎曾國藩和朝廷的意料,而追尋原因,則是重視洋人火器。此時總理衙門給李鴻章發來一函,詢問有關事項:“上年尊處募外國人在營教製各種火器,近日是否已有成效,我中國人學製此項火器,何項易於入門;所用外國匠頭幾名,工食每月若幹;買製一切需銀若幹,均望查明示複。”
李鴻章很高興,總理衙門有此一函,一則說明他在江蘇的舉措得到朝廷的肯定,二則說明朝廷有效法西洋製造洋器的想法,這正是他求之不得,將來在江蘇建機器局更容易獲得支持。他安排周馥按照總理衙門的要求,逐項答複。
一天後,周馥來交差。李鴻章看過稿子,皺了皺眉頭,這是不滿意的表示。果然,他把稿子放到案子上說:“蘭溪,也許怪我沒把話說明白。我想,這個稿子不能簡單的一問一答,而應該作為一次向朝廷進言的機會,把咱們到上海來的一些心得體會,向總理衙門谘複明白。”
周馥說:“還是大人想得深遠,我隻是一問一答,當成一般的谘複件辦理了。”
李鴻章說:“不能辦成一個簡單的谘複件。我想,咱們的回複,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層意思。一是把總理衙門詢問的幾件事情,回答清楚,這一條問題不大,你基本說明白了。二是要分析一下,火藥火器本發源於中國,為什麽現在我們卻落於人後。我想原因在於中國的科舉之製,讓士大夫埋頭於章句小楷,所學非所用;而洋人則數百年來視火器製造為身家性命,製器精者,不僅有大利,且也得大名。三是要向總理衙門提出建議,中國要自強,必須改革科舉,建議專設一科,製器精巧之輩,可得進身之階。”
周複飛快地記錄著,等李鴻章說完,他由衷地佩服說:“經大人這麽一點撥,我明白該往哪裏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