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古神話:全四冊

第一百五十一回 封子義均於商·命禹攝位·禹複九州·禹征有苗·舞幹羽,有苗格·玄都氏來朝

字體:16+-

大頻國君來朝之後,又荏苒數年,帝舜這時年已八十餘歲了。自在閩山與彭武、彭夷研究飛升之術,又得元秀真人之指示,勤加修煉,於仙道已有根基,因此頗有衝舉之誌。但因尚有兩項心事辦理未了,不免躊躇。

第一項是傳禹之事,已經確定了,而兒子義均未曾安置妥帖,終必為礙。但是何以不早為安置呢?原來帝舜雖有子九人,而娥皇卻無所出,都是女英及三妃登北氏所出的。女英所出的長子義均,自幼即歸娥皇撫養,娥皇非常鍾愛。因為鍾愛,凡事不免姑息,因此義均不好學業,專喜歡歌舞。到得後來,習慣養成,而他的天資又笨,就是教導也教導不好。俗語有一句,叫作“外甥多似舅”,不想四千年前早有這個成例。所以帝舜要傳位給禹,固然是事勢情理所迫,不得不如此,但是義均既已如此不肖,就是帝舜要傳位給他亦是不可能了。帝舜是個大智之人,豈有不知道之理?不過要預先安置義均,勢必仿照帝堯待丹朱的成法,先放之於外,方才不發生問題。但是義均如果他出,娥皇勢必偕行,不但父子分離,而且夫妻暌隔,心中未免不忍。加之十餘年來,娥皇體弱多病,禁不得再有愁苦之事以傷其心。因此,帝舜傳禹之心雖定於十年以前,而手續頗難即辦。

這年是帝舜的二十九年,娥皇竟嗚呼了,於是帝舜即下令,封義均於商,待過了娥皇葬期,即出就國。到得次年,葬娥皇於淯(現在陝西寶雞縣),給她上了一個尊號,叫後育。禮畢之後,義均就拜辭父母,向封國而去,帝舜第一項心事總算辦妥。

第二項是有苗之事。原來有苗之民雖經伯禹、皋陶的討伐,恩威並用,暫時已經帖服,然而三苗、狐功等陶鑄之力實在不淺,好亂之性仿佛天生,年深月久,漸漸蠢動,又複不妥了。新近他們遺民中又出了一個梟雄,姓成,名駒,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儼然是一個狐功的後身。他推戴了一人作為君主,銳誌恢複狐功愚民、虐民、誘民的三大政策,並倡議光複舊物。一時死灰陡然複燃,從三危山漸漸回到舊地,洞庭以南又複囂然。帝舜知道這個消息,不好意思就將天下傳禹,仿佛有避難卸責的情形,因而尚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