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對武藏來說,日常平居的生活即是戰鬥。他選作決戰場所的地方是岩殿山上的岩頭,就像跟佐佐木小次郎的決戰場所是船島一樣。
在與小次郎決鬥時,武藏為了備戰,在下關旅舍充分謀劃作戰方案,同樣地,這年陽春,武藏從岩殿山回府邸以後,即臥病在床,為了準備岩殿山岩頭的作戰,專意調整身心。
他重新檢點自己,無用者棄之,該斷者斷絕。回視自己的兵法之道。拭除陰霾,打磨凹凸不平之處。重觀神、佛、儒,以確定其本質——武藏一如往常,這次也傾力整備心身,以期在刹那間決勝負。
但是,這並非易事。對一般重視人之常情與社會生活的凡人而言,這也可說是背德。阿鬆的親切雖已變成類似戀情之物,但因私心傾慕武藏的人格,故願看護武藏之病,這個願望極為拘謹,但連這種願望,武藏也決意加以拒絕。此外又舍棄人世的情愛,眼睜睜看著愛徒孫之丞自殺。
武藏在決意這樣做的時候,當然也體味了前所未有的憂苦。世人自然無法知道,因而指責武藏無情無義,乃理所當然。
欲探究神、佛、儒真性的批判,也被世人目為毀謗神、佛、儒的悖德,以致藩論沸騰,這也無可奈何。
武藏過去已為世人所懼,視之為離情無識的劍鬼。然而人們卻為武藏超絕的劍技兵法與高貴的氣度所吸引,雖不了解,卻也畏服。這些事跡隻要看看武藏傳諸後世的逸話故事就可知道,他沒有留下絲毫可以讓人打心底湧起暖意的故事。
世人的寬宏有其限度,現在的武藏已身處這一限度之外。其風采有如妖魔變幻,無可控製。
門人也日益減少,雖非正式脫離門牆,但到武壇練武的已越來越少。孫之丞事件以後,這現象尤其顯著。練武太過嚴緊,僅為原因之一,輿論的作祟也是難以掩蓋的因素。濱之助年紀已大,為人又世故,大致原因已能了然於胸,但認為多說無益,故噤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