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腥風血雨話宮廷 死於非命的王子們

“七國炙亂”的前因後果

字體:16+-

“七國之亂”,說的是西漢景帝時期,七個王子聯合起來,反叛朝廷的故事。

既然題目叫“前因後果”,那就先從“前因”說起.最早需要追溯到漢高祖劉邦作皇帝的時代。那時候他擁有天下,把一些功臣封王封侯.王侯享有封邑,成為一方之主.不過後來外姓王像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都被他逐個消滅,親王就隻剩下他的兄弟子侄了。他索性下了一道旨意:嗣後凡不是姓劉的.生前不得封王.這當然因為姓劉的是他的親族,能夠維護劉家天下萬代千秋的緣故。

建國初期,他的親族人數不多.所以諸王國占有頗為廣大的疆域.其中最大的三國是齊、楚、吳。劉邦封他的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封他的弟弟劉交為楚王;封他的侄子劉澳為吳王。

到呂後臨朝時期,曾一度封諸呂為王,如呂產封梁王,呂祿封趙王,呂通封燕王。但這個時期很短暫,呂後一死,諸呂被消滅,諸王就又都是姓劉的了。

三十年過去,劉姓皇族人丁繁衍,需要封王的子孫多起來,而藩國疆土早已劃定。文帝十六年.采取一個折中的辦法,比如齊王劉肥死了,文帝就把齊國一分為六;封劉肥的兒子劉將間為齊王、劉誌為濟北王、劉賢為淄川王、劉雄渠為膠東王、劉印為膠西王、劉光為濟南王。淮南王劉長已死.文帝將淮南一分為三,封劉長的兒子劉安為淮南王、劉勃為衡山王、劉賜為廬江王。

但這種辦法隻是權宜之計.前王死了,把國土分給他的兒子。就像後來人們繼承遺產一樣。當書人沒話可講。然而尚在的諸王,就難以分封了.何況劉邦這種大封宗親為王的辦法。從社會發展來說.也是一種倒退.長此下去.說不定又會出現春秋、戰國那樣紛亂的局麵。所以有識之士.就提出了削藩的建議.將藩國的勢力削弱,加強中央朝廷的統治,國家才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