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昭昭起初還沒注意, 正拿著譚家的信翻來覆去看,回頭笑看著張九齡,見他神色不對, 笑容逐漸消失,上前輕輕握住了他的手。
向來幹燥溫暖的手,此時冰涼。
譚昭昭心被揪緊,按耐住焦急, 喚道:“大郎,大郎, 怎地了,發生了何事?”
張九齡僵硬地看向她, 眼神空洞, 他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回**:“昭昭, 家中來信, 阿娘生了四郎, 阿耶去世了。”
譚昭昭腦子跟著嗡了聲。
張弘愈年方四十出頭,正值盛年。在韶州府的時候,譚昭昭同他統共沒見幾次麵, 除了請安時見禮問候, 連話都未多說過一句。
張九齡卻不同。
張弘愈與盧氏, 待張九齡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是他們的長子,是全家闔族的希望。
張弘愈仕途不順, 隻做了幾年的縣丞,他性情內斂沉默,到始興鄉下定居之後, 身子一直不大好。他們離開韶州府時,張弘愈方病了一場, 尚未完全恢複。
考中進士之後,張九齡本有假期,可以回韶州府探親。因著路途太過遙遠,一來一回,加之慶賀吃酒,起碼要大半年,他便沒回去,打算在朝廷站穩腳跟之後,再告假回鄉。
當時不回韶州府,也有譚昭昭的一部分原因在,她不喜韶州府,張九齡一清二楚。
若張九齡要回鄉,她身為妻子,沒理由不回去,除非她已不是張家兒媳。
張弘愈知曉他考中進士,進門下省做了左補闕的消息嗎?
他沒能見上張弘愈最後一麵,會恨她嗎?
長兄如父,張九齡底下還有不知可否出嫁的張大娘子,蒙童張九皋,牙牙學語的張九章,尚在繈褓中的稚兒,以及盧氏。
譚昭昭閉了閉眼,握住張九齡手,道:“大郎,我們進屋去。”
張九齡嗯了一聲,乖巧地隨著譚昭昭進屋,她牽著他的手,在胡塌上坐下,吩咐眉豆去煮酪漿:“多加些蜜。你去跟阿滿他們說一聲,張郎君去世了,院子的燈籠,糊上素紙,準備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