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屏幕另一端,一個和藹的中年女性向鏡頭微笑。
“你到中國了,是嗎?”她用英語問,“一切都好?
“是的。”坐在電腦這一端的賀之昭也微笑,以英語作答,“已經在中國呆了快一個月,很順利平安。”
田沐春點頭,又調整了一下自己的鏡頭。
賀之昭從二十歲起在她這裏接受心理谘詢,此後三年間一直維持著低頻率但規律的定期谘詢治療。
最近幾年,由於改善的效果不錯,谘詢的頻率逐漸降低。
兩人已經半年沒有聯係,田沐春本以為自己和對方的聯係也將到此為止。
再見到,熟悉也陌生。
“我找到自己小時候的朋友了。”賀之昭沒做停頓,“他現在是我的秘書。”
“是你之前所說的,那個最重要的朋友嗎?”田沐春試探問,“河豚?”
視頻窗口那頭的人點點頭。
她記得在此之前,賀之昭依靠自己在國內的親眾聯絡到了河豚的弟弟。但據弟弟所言,河豚本人已經與家斷聯許久,並不知道在哪裏。
一年前,賀之昭說在朋友公司的網站看到了很像幼時朋友的照片,經核查名字也對的上,打算借此計劃回國任職。
“即便不是他,長時間停留能夠尋找到的概率也將顯著提高。”那時的賀之昭道,“這或許是比較關鍵的步驟。”
他說:“我在尋找自己的鑰匙。”
所有的谘詢記錄可以將賀之昭的人生經曆串聯起來。田沐春常常為他驚人的記憶力感到驚訝。賀之昭連自己在中國念書的生活細節都記得一清二楚。過往,他多次提到過這個代號為“河豚”的朋友。
河豚,河豚。
他們約定了用這個名字稱呼“那個朋友”。
“因為他經常生氣。”賀之昭用手比了個圓形,“就會像河豚一樣。”
幼時相識,一直到分開前,兩人近乎形影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