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啊,顧熠。”
“早。”
“昨天又熬夜了?”
顧熠一邊點頭,一邊無聲地打了個哈欠:“在改論文。”
昨晚他和朱教授在微信上交流,兩人聊著聊著就開始翻論文扒數據,涉及到專業知識,朱教授一向比誰都嚴謹,顧熠在這方麵也很認真,於是不知不覺就睡遲了。
睡覺前原本就不適合深入思考,剛睡那會,顧熠腦子裏還在想著自己的研究,他幹脆把自己和朱教授討論的內容重看了一遍。
可以說是惡性循環。
顧熠的新研究涉及的不僅是朱教授一個人,也是京大另外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因而研究啟動之後,另一位教授的弟子也參與到了其中。
對方是顧熠的同級生,不過本科期間不在一個班,顧熠和對方並不是特別熟悉。
但對方的名字顧熠早有耳聞,和顧熠曾經的舍友一樣,是化院的天才人物。
合作過後顧熠發現,對方的確很天才,很多概念都是一點就通,包括顧熠目前的研究方向,雖然是一塊空白領域,但對方卻能立刻提出很多設想。
既敢想敢做,又有紮實的基礎,是顧熠對這位同級生的看法———對方很有天賦,卻沒有揮霍這份天賦,而是紮紮實實做著最基礎的研究。
現在顧熠理解朱教授對自己的指派了。
和對方合作的話,進程的確會加快,就算顧熠在《孤獨學神》劇組拍戲,研究本身也不會受到影響。
雖然……他這位同級生問他,《孤獨學神》怎麽又拍了物院。
顧熠:“真的沒有又。”
而且他既不是導演又不是編劇,這個鍋真的輪不到他來背。
“我再來盯一盯,等會數據整理出來,我們再看一看。”
顧熠點了點頭。
整理數據請的是學弟學妹們幫忙,朱教授為人正直,所以他的課題組裏沒有塞亂七八糟的學二代,就算有那種朱教授礙於情麵實在拒絕不了的人物在,基本也不會和顧熠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