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方才安定下來, 框架初成,司州也發生了幾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一是河東薛氏要分宗的傳言越傳越廣,以至於河東郡守苗淼上書行台請詢。
二是汲郡趙氏派部曲壓駐枋頭, 在司州和兗州之間的水路公然攪局,隻說是維修水道, 本質上就是幹一票查大車的生意, 姿態可謂強橫。兗州是陳留王氏和吳氏的地界,此番警示的對象不言而喻。兗州刺史治理當地,難免依靠王氏、吳氏的族人, 但枋頭所控製的河道,則是物流命脈, 因此夾在中間不好做,也給司州刺史府送了一封書信。
陸昭將兩封書信收好, 對龐滿兒道:“薛珪是聰明人,行台到縣裏去談, 總不好主動屈尊。薛氏分宗鬧得這樣大,這才給行台過問河東事務的機會。這幾天你再將河東郡的財稅過一過, 五日之後, 咱們就乘船去汾陰。”
至於兗州的態度,這時候隻要不鬧事,就是在幫忙了, 可見王家和吳家都有出力維持。
龐滿兒近幾年已頗通些朝堂上的人情世故,個人名望也有了積累,但和許多女官一樣, 沒有在地方參與執政的經驗, 因此對於陸昭這般親力親為有些不理解。
“可是先前行台對弘農已有武力震懾,薛珪也有意合作, 行台頒布的新法對於世族也是有益,一條政令下去,地方便應遵從辦理。”
“遵從辦理隻是態度。”陸昭道,“一條政令下達,背後的執行才是千頭萬緒。沒錯,新法是有益的,可是有益與否僅僅決定這條新法該不該實施。但一件事情該不該做,僅僅是第一個問題。做到何種程度?怎樣算是做得好?做得好功勞又該如何分?做不好誰擔首責,誰擔次責?這些又豈是一條政令就可以說清楚的?如果說不清楚,你覺得誰說的算?”
龐滿兒皺了皺眉:“那自然是行台說的算,長安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