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洋鬼子
白菜粉條、蘿卜粉條,基本上就是人們一個冬天的家常菜,包子餃子餡更是離不開粉條。
人們做鹹飯,也習慣往鍋裏抓把粉條,不放粉條就好像少點東西,用大夥的話說就是沒有撈頭。
每年的冬季,農村人用地瓜換粉條,城鎮人用錢買,那家都會備二三十多斤粉條,夠吃一年的。
原來幾個村就有一個粉條廠,粉條的價格非常便宜,沒料到今年的價格這樣好。
5斤地瓜出一斤澱粉,一斤澱粉做0.9斤粉條。可是用地瓜換粉條是10斤地瓜一斤粉條,可以賺0.8斤粉條。
原來粉條的價格是0.30元左右,今年的價格漲到了0.40元。
周樓粉條廠原來是一口鍋下粉條,今年收的地瓜多,一個鍋做不過來,增加到兩口。
從早幹到晚,粉條廠每天的產量都在二千斤以上。除去兌換給大夥的,每天大約剩800斤粉條。
就這也不夠賣的,今年的粉條價格節節攀升,每天結伴來廠裏買粉條的群眾,都供應不上。
粉條廠每天的收入都在300元以上,廠子裏請了16個工人,工資是每天2元錢,廠子的純利潤最少250元。
開業一個月後,紅英的弟弟興奮的說:“多虧了俺姐夫,幫俺家開了粉條廠,每天都落純利潤250元錢。”
這個數字是紅英的弟弟算出來的,也沒尋思,他挺高興的偷著告訴自家人,結果全家都笑噴了,等他反應過來時,自己也造了個大紅臉。
“二百五就二百五吧,隻要能掙錢就行。其實俺少說了,這一個月咱掙了8000多元,本錢掙出來了。”
紅英舅媽的父親,現在提起親家來是讚不絕口,他特別的佩服舅姥爺的見識和膽量。
“要是按我的想法,就是借村裏的家什做些自家吃,愛國把攤子給我鋪這麽大,我心裏直打鼓。
要不是親家在後麵給漲膽,俺可不敢勢派規模這麽大。那可是近八千元的本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