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疆的克拉瑪依,也即將迎來優質均衡的啟動。
而教學點必然是資源配置裏最為薄弱的一環,無論是政府還是教育局,主張的理念始終都是完成義務教育的全覆蓋,陽光體育運動更是社會媒體關注的重中之重。
艾山在市中心校的運動會上表現驚人,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也是教學點、乃至北疆所有擁有特長的孩子。
鄉村教育要比市級、縣域更難運行,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是需要格外關注的群體,如果不能實現送教上門、造福於民,那麽教育就失去了最初的理念。
“公平教育、陽光教育,一縣一策、一校一策,這才是我們這些擁有能力的人要為孩子們做的實打實的真事兒。”
這是修橋鋪路的負責人帶給村民們的定心丸,有了這話,村民們也願意考慮把孩子們送進教學點裏上學。
“孩子明年就到了上小學一年級的年紀,本來是想讓孩子的爸媽把他一同帶去打工地的,大地方的教育咋也更好,但如果來年橋修成了,路況也變好了,孩子能就近上學也是件好事,我做奶奶的還能替他爸媽照顧他。”
“誰也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希望能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可現在看到家附近的學校在翻新,校門口也在鋪路,我倒是覺得一切都變好了,把孩子接回來讀書能更方便。”
“別看學校學生少,教師們都很年輕,朝氣蓬勃的,還有從遠方來的援疆教師呢,聽說學校能爭取到資金鋪路改善,他功不可沒!”
村民們的認可對政府、教育局與學校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有民心才有教育,才能留住學苗,而吳淮每天醒來看著校門口一點點變好的路況,他覺得自己的人生都充滿了希望。
那段時間裏,他總是會在下課或是空閑的時間去門口幫助施工隊一起鋪路,磚石他可以搬,水泥他可以和,多一個人多一份力,就算是天黑之後,他也仍舊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