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循的登基,華朝建立,許多新的東西開始在司隸、並州、兗州三地推行。
文化方麵,由禮部成立一家出版社、一家連鎖書店,負責四書五經等諸子百家經典書籍和《華夏旬報》的出版發行。
另外,鼓勵文人士子編撰整理各種神話、成語、歇後語小故事,集冊出版,出版社還給稿費。
相比蔡侯紙更潔白的新型紙張和活字印刷的出現,打破了大家以往隻能靠竹簡、絲布書寫的桎梏,不僅大幅提高了文化的傳播率,也提高了文人士子對學習的渴望。
以往要一車竹簡才能裝下、精通五本書就叫“學富五車”的書籍內容,現在一兩本書就能裝下,無論書寫、謄錄還是攜帶,都方便了不止一個檔次。
說造紙術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一點兒也不為過。
不過,因為蔡倫發明的蔡侯紙還不夠潔白、廉價,質量還不夠好,也沒有印刷術來體現紙張的重要性,所以到漢末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現在,張循是將紙張和印刷術結合起來,進行了大幅度的推廣,這才能承擔張循想要爭霸天下、統一全球的理想。
除了正經的諸子百家書籍、神話故事外,張循還自己找了幾個年輕士子,專門記錄他偶爾想起來的政論或散文、議論文、社會事件分析見解,由這些士子記下來、潤色打磨一番後拿去報社刊載,或者字數多了後直接出版書籍,供老百姓閱讀,也通過他所寫文章的一些事例,來啟發大家的思維。
比如黃巾起義,張循就在一篇文章裏給了解釋,稱正是由於豪門大族幾百年來不間斷的兼並土地,導致漢末農民自身沒有土地耕種,每年大部分收成都要拿去交了地租,最後活不下去,隻能造反。
這就是黃巾起義得到天下百姓響應的原因,也是張循的華朝分土地給老百姓,並且不許民間買賣的原因。如果允許民間買賣,將來不可避免的,土地又要被集中到少數人手裏,大多數農民活不下去後又要陷入不斷起義、推翻朝廷的輪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