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集體獎勵,理論課是有班級概念的,給表現良好的班級予以獎勵,有利於塑造流民們的集體榮譽感。
姬清絡表示,每周都有班級評比,評比結果綜合評定。
包括該班級的出勤率、作業完成率、周測成績。
五十名老師對應五十個班級,每周選出前十名,有豐厚獎勵。
物質上,前十名都有由多到少依次遞減的班費獎勵,班費使用由班級自行定奪,可以一起采買各種物資,也可以平均分給班級每個人。
除此之外,六到十名,班內每人得到一斤大米、一斤白麵、一斤豬肉、一斤魚肉、一瓶一升的飲料。
而一到五名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五盒午餐肉、一包牛肉幹、一包魷魚絲、一包奶酪。
除了物質上的獎勵,自然還有精神鼓勵。
她特意定了十麵錦旗,上麵寫著第一到第十名的字樣,前十名的班級可以掛在門口,增強自己的集體榮譽感。
以上獎勵是針對學生的,前十名班級的老師,也會有更高的物資獎勵,和榮譽徽章。
相較於學生,老師更加辛苦,這些流民能不能更大程度地改造,很大程度上與老師有關。
因此給老師的,隻多不少,就是為了激起老師們的工作熱情。
集體獎勵隻針對於理論課,而個人獎勵則包括理論課和實踐課。
有的人理論課雖然隻能達到中,但是實踐課成績優異,照樣可以得到獎勵。
理論課的考試成績,所有人都要排名,依據不同的名次,對應不同的物資獎勵。
而實踐課則需要多名老師綜合評定,選出他們認為表現良好的學生。
由於不同的實踐課學生人數不同,熱門的體育運動課有幾千人,而鍛造課卻隻有一兩百人,所以根據百分比劃分。
前百分之五劃分一種獎勵,百分之十劃分一種獎勵,百分之二十劃分一種獎勵,而獎勵隻有前百分之二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