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九月十二日。
晨曦初現,大地被一層薄薄的霧氣所覆蓋。
清軍從錦州全線撤退的動靜,如同一陣秋風,迅速席卷了整個戰場。
不僅長涇堡的清軍,連同錦州城下的駐軍,以及杏山附近的滿蒙清兵,也全部開始了撤離行動。
總兵劉繼虎等人,抓住了這一時機,迅速行動,收複了僅剩殘垣斷壁的大興堡與青東堡。
清軍的撤退,瞬間引起了明軍的高度重視。
眾官員和將領們緊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
在溫越的極力主張下,明軍集結兵力,展開了追擊。
然而,這追擊更像是雙方心照不宣的遊戲,保持著至少二十裏的安全距離,彼此戒備。
如同兩隻小心翼翼的野獸,不敢輕易靠近。
清軍以尚有兵力的多爾袞等旗斷後,緩緩撤退。
明軍則步步緊逼,沿途勝利收複了長涇堡、小淩河堡、大淩河等堡壘。
九月十三日,皇太極躺在錦車之中,目光空洞地望向窗外。
大軍渡河的場景如同一幅畫卷,在他眼前緩緩展開。
大淩河上,無數浮橋已經搭建完成,清軍人馬絡繹不絕,正跨過河麵,向著對岸前進。
與出征時的雄壯氣勢不同,眼前的清兵個個垂頭喪氣。
許多傷兵更在寒風中,發出陣陣哀鳴。
他們中許多人因銃炮而受傷,那種痛苦難以言表。
加之清國醫術落後,缺乏足夠的醫療條件,許多傷兵在未來的日子裏,將飽受痛苦,走向死亡。
他們的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與最開始圍困錦州時的意氣風發形成鮮明對比。
大敗而歸,對所有清兵來說,心理上的打擊和挫敗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皇太極一直向外呆望。
他的尾辮已經全白,麵容蒼老。
仿佛一夜之間,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