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秋意正濃。
九月十日的晨光透過薄雲,卻未能驅散北風帶來的寒意。
軍帳中,氣氛凝重。
自昨日接到催促戰事的聖旨。
今日,一眾將領齊聚一堂,共商大計。
溫越與眾將站在錦州各地的精細沙盤前。
沙盤上,地形地貌栩栩如生。
溫越開口道:“據哨騎報告,自十五日起,女兒河北岸的敵軍已從峰路山、河水北岸撤離,主力集結於長涇堡、伊家嶺一帶。
“據我們的情報,該區域的敵軍兵力估計在七萬至十萬之間。
“在伊家嶺等地,駐紮的是敵漢軍各旗,以及朝鮮所部。”
溫越一邊說著,一邊在沙盤上插上小旗,清晰地展示出敵軍的布局。
在場的將領們無不感歎,沙盤的使用讓戰局的分析變得更加直觀。
溫越的手指又轉向了苗柏堡,它距離伊家嶺約有十幾裏。
“此處的敵軍以蒙滿二黃旗為主,還有眾多蒙古騎兵,包括外藩蒙古,以及大量隨軍奴隸、輔兵,總人數不會少於十萬。
“相比之下,錦州城外的敵軍數量較少,隻有滿洲蒙古四旗,加上一些輔助兵力,總數不會超過四萬。”
最後,溫越的手指落在了遙遠的義州:“此處敵軍數量更少,旗丁不會超過一萬,其餘都是輔兵。”
溫越寥寥數語,便將建虜的部署情況闡述得清楚。
在場的將領們聽後陷入了深思。
溫越的目光在眾將間掃過,見他們皆在沉思,嘴角微微上揚,開口道:“據本伯分析,建虜這兩日內會主動發起攻擊!
“女兒河北岸,將是此次大戰的主戰場。
“建虜在苗柏堡部署重兵,恐怕是打算在大戰的同時,出兵截斷我軍的後路,進行劫掠。”
“因此……”
溫越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此戰,我軍將以防禦為主,守中帶攻,實行堅壁清野之策,盡最大可能給予建虜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