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三年,九月八日。
錦州的女兒河北岸,烽火連天,戰雲密布。
明軍與清軍在峰路山西河段激戰正酣。
三裏之內,明軍的戰旗已插遍每一寸土地。
而清軍則固守在蜿蜒複雜的壕溝之後,兩軍對峙,劍拔弩張。
清軍的營寨,如同一片密不透風的森林,自南向北延伸,直至長涇堡的邊界。
在這無休無止的拉鋸戰中,每一天都上演著小規模的衝突。
雙方士兵疲憊不堪,鮮血染紅了戰場。
為了保持戰鬥力,部隊輪換成了常態。
長涇堡,這座位於清軍心髒地帶的城堡,此刻顯得異常平靜。
城牆上,清龍旗迎風招展,皇太極的行宮已遷至此地,以策萬全。
盡管如此,峰路山的要塞依舊在清軍的掌控之中,未有絲毫放棄的跡象。
在原守備官廳內,皇太極坐鎮指揮,麵色陰鬱,氣氛凝重。
皇太極緩緩伸出右手,青筋凸顯,目光銳利地落在嶽托身上:“和親王,你對當前戰局有何見解?”
嶽托恭敬地回應:“臣遵命。”
他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道:“我大清鐵騎,如今與明軍在女兒河北岸、小淩河兩岸對峙,兵力總計二十四萬餘.
“雖與明軍相仿,但我軍戰力,遠勝於彼!”
自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爆發以來,清軍表麵上雖遭受重創。
但實際上,大部分傷亡的是雜役包衣。
當損失攤分到各旗時,每旗僅數百人,整體戰力並未受損,兵力依舊充裕。
嶽托沉思片刻,道:“當前,雙方對峙,若要與明軍決一死戰,我們需要有利的地形,足以容納我軍鐵騎。”
他仔細權衡:“我建議,放棄峰路山,乃至女兒河岸的防線,誘使明軍深入我腹地。
“長涇堡以西,山野廣闊,地勢開闊,南行不遠,便是一片適合我大清鐵騎馳騁的平川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