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日期定在九月十四日,隻是那天算得君臣正式交鋒的日子,但雙方預熱工作已經悄然展開了。
最先出招的還是文官集團,在內閣首輔萬安和次輔劉吉遞上辭呈後,六部等重要官員當即紛紛跟進。
此舉自然不是真要集體辭官,他們寒窗苦讀十年加上多年苦心鑽營才得到現在的高位,又豈能輕易放棄呢?
文官集團的厲害之處是他們足夠的團結,明明都是一幫貪圖權勢的人,卻是總能夠擺出一副為國為民的高姿態。
按慣例,每當新帝登基,朝中的重臣和地方督撫都會紛紛找個自己能力不足等借口遞上辭呈,向世人表明自己並非貪婪權勢的人,亦算是將自己去留的決定權交給陛下。
當然,這其實是文官集團自導自演的遊戲。
且不說剛剛繼位的皇帝不可能接受所有官員的辭呈,那樣做會導致朝廷無法運轉,損害的還是自家王朝的利益。
若是新君同意文官集團某位領袖人物的辭呈,那麽這位領袖人物的無數小弟就會瘋狂上疏挽留,甚至會對新君直接開噴。
正是如此,雖然滿朝的重臣都是以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上疏請辭,但你真可以對他們生死予奪,那麽你就真的輸了。
朱祐樘看到吏部尚書李裕、戶部尚書李敏、禮部尚書周洪謨、兵部尚書餘子俊、刑部尚書杜銘和工部尚書賈俊、都察院右都禦史劉敷等官員,這些正二品的官員是一個都不差,全都向自己遞交了辭呈。
隻是自己是清清楚楚知道這些官員的德行,其實可以趁機拿下幾個官員,但這樣做並沒有什麽意義。
朱祐樘對清洗六部官員還沒有具體的執行方案,更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固而進行諭答道:“朕初嗣位,方用人分理庶務,不允所辭”。
本以為這樣就算完成了,但戶部尚書李敏、禮部尚書周洪謨、兵部尚書餘子俊和都察院右都禦史劉敷竟然進行第二輪上疏請辭,似乎真的料定自己這個皇帝不敢同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