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生,然後成為大科學家

第174章 出其不意的泡利

字體:16+-

1928年9月末,柏林。

柏林大學物理係教授沃爾夫岡·泡利一個人走出電影院,他對今天看到的這部卓別林電影《馬戲團》並不是很滿意。

雖然說電影把馬戲團的節目從現實生活裏搬到了銀幕上去,著實令人很驚喜,而且卓別林的招牌裝扮還有他的表演,也依然是他吸引觀眾的法寶。

但是和卓別林的其他電影相比,這部電影的突破其實並不顯著,尤其是他扮演的這個名叫“查理“的小男人,再加美女主演的愛情套路,多多少少讓泡利這個資深的卓別林電影觀眾有一些審美疲勞。

總而言之,他今天看到的這部卓別林的新電影隻能說是中規中矩。

但是對卓別林這個藝術巨匠來說,中規中矩就意味著——

失敗。

讓泡利心情煩悶的,不隻有卓別林電影這一件事。

他甚至有所感覺,整個1928年從開年到現在,過得都不太妙。

誰能想到,那個絕對不會出現在地球上的正電子,居然還真就讓陳慕武從實驗室裏給找到了!

其實相比正電子來說,人們對陳慕武發現的中子更感興趣。

因為大家研究了十幾年,都沒能研究明白原子核中的結構究竟是什麽樣的,除了質子以外還有什麽,盧瑟福所說的那種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組成束縛性結構的電中性粒子到底存不存在。

陳慕武的發現一下子就解開了困擾物理學家們很久的謎團,大家第一時間關注的重點,當然也就在中子上麵。

在最初的那段日子裏,隻有泡利比起中子來,更關注陳慕武在論文裏同時發表的有關發現正電子的文章。

當然,他不關注也不行,這顆小小的粒子背後,可還事關一場賭注高達八千英鎊的賭局呢!

因為之前陳慕武已經在各大報紙和學術期刊上打過廣告,而且盧瑟福又把陳慕武發現了中子的這個消息,刊登在了《自然》周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