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漢武帝

平定羌人叛亂

字體:16+-

漢武帝在處理和南越、西南夷及衛氏朝鮮關係的時候,其政策的輕重緩急總是和北方匈奴問題的進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隻不過這種聯係是總體性的、策略性的。

而這些政策對於居住在西北邊地的羌人來說,微妙的聯係就變得內在而直接得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講,羌人問題的解決完全可以作為漢王朝整個對匈奴戰爭、開通西域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史料的記載,羌人起源於青海河湟地區、渭水上遊草原一帶的羌族,早在西周時期,羌人就活動在甘肅臨洮一帶,一般認為羌族是當地土著與外遷來的苗民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後形成的。

到了戰國時期,羌人部落的活動便在祁連山區,並至遲在戰國晚期北出扁都口、霍城一帶,進入河西走廊。

羌人的部落繁多,大多以動物之名為號,如白馬、犛牛、參狼、黃羝、黃羊等,可能是一種圖騰崇拜的遺跡。有一些以地名為號,如勒姐、卑,這部分人可能已進入地緣性聯盟。而較強大的先零、燒當羌則以父號為名,表現了父係氏族的父子聯名製。

大致來說,西北諸羌,先零、勒姐、當煎、當闐、封養、牢姐、彡姐、卑浦、烏吾、鍾存、鞏唐、且凍、傅難諸種在隴西、金城兩郡及其塞外;全無、沈氐、部分牢姐在上郡;虔人及部分卑浦在西河郡。各部自有酋長,數相攻殺掠奪,戰禍頻頻不斷。

諸羌之中,最初以先零為最強大,居住在大榆穀。那裏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對外向漢朝邊境用兵,對內並吞弱小,後被燒當羌等聯合擊敗,逐漸被削弱。

燒當羌傳說是研的十三世子孫,本來居住在大元穀,人少勢弱,後擊敗先零、卑浦羌,遷居到大榆後,日趨強大起來。此外鍾羌也很強大,號稱有兵力十萬。至於其他羌部,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一時都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