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三月在雲南軍醫學校講
引言
佛教之來中國,已有一千九百餘年;尤其是雲南的佛教,在印度阿育王時代已傳入,故雲南之佛教曆史已有二千三百多年以上。所以現在中國,從通都大邑到窮鄉僻壤,均散布有信崇佛法之徒眾,及有很多代表佛教的寺庵僧尼。佛教在中國曾有過極昌明的時代,而對中國固有的文化之貢獻與影響都甚大,至唐宋已經發展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近今研究中國文化者皆離不了佛學的因素。
習俗的迷信非佛教。自清朝廢科舉興學校維新變法以來,一般新學人士即詆訾佛法為迷信,使佛教於無形中受了莫大的打擊,大有使佛教的學說被推出於中國知識界的趨勢。實則許多被指斥為迷信的事物,與佛教本身全不相涉,殆若風馬牛之不相及。一般認為迷信的,不外各地方所崇拜的鬼神偶像,及化燒紙錢等風俗習慣,皆誤為佛教所造成,其實這在佛教原有的教理和製度上並沒有提倡過。此種習俗之起源,多由於中國古來的所謂神道設教思想之遺傳。因為佛教在別的國度裏流傳時並不如此,並沒有像在中國的許多不經的俗習,這是可以作反證的。由此我們知道中國古時遺留下來為現在詬為迷信的風俗,無非曆代統治者的帝王,欲借此使人民生一種希望或畏懼,因此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與震懾。其用意在鞏固其統治權,以使之補助政治法令所不逮。可是在今世科學的眼光看來,不免有愚弄人民之嫌。但此並非出於佛教,故以前中國的佛教僧徒,也不過適應於吾國的習俗而如此,毫不影響到佛學的真理及其原有價值。
佛教的消極非本質。古今一般人士看見各地寺僧遁在山林,往往即據之以為佛教是非人生的,乃是山林隱遁的,與社會人生不相關聯的,是所謂出世逃世的消極佛教。因此以為佛教對於有為的青年人,及對社會國家負責任的人皆不宜接近,尤其不必去研究;但為一班退休的老年人及無知婦女的崇信物。因此,乃欲舉佛教而摧毀消滅之。其實,這也非佛教的本質。佛教教理上所謂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及佛者,此中第一步就是教人在世做人,然後才能談到超人的天及出世的聲聞、緣覺、菩薩等四乘,故學佛以做人為基礎。其餘四乘也不盡出世,出世隻是修學佛法的一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