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時,就對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長沙求學時,毛澤東曾經效仿“桃園三結義”,與同學蕭子升、蔡和森友善,稱為“三個豪傑”。“豪傑”一詞,是毛澤東采用《三國演義》裏的常用語,表示不僅有力量和勇氣,而且智慧過人,品德高尚。
1917年夏天,毛澤東徒步遊學旅行,在前往安化縣城途中,看到路邊亭柱子上有一副讚頌關羽的楹聯:
劉為兄張為弟,兄弟們分君分臣,異姓結成親骨肉;
吳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義,單刀匹馬漢江山。
毛澤東把這副對聯抄錄在自己的日記裏。在青年毛澤東的心目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形象無疑是高大的。
隨著深入研讀《三國誌》以及革命經曆的日益豐富,毛澤東對劉、關、張的認識和評價也逐漸全麵、深刻。
毛澤東評劉備:善於用人,但感情用事
毛澤東曾多次談論劉備,其褒貶十分中肯。
毛澤認為劉備能成就大事的原因有兩個: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
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乘專機自南京飛往上海,在飛臨鎮江上空時,即興書寫了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還對這首詞加以解釋。當談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時,就聊起“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來。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能當之?曹操以手指劉備後又自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盡管劉備比曹操所見略遜,但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
同年7月,毛澤東在上海幹部會議上說:劉備得了孔明,說是“如魚得水”,確有其事,不僅小說上那麽寫,曆史上也那麽寫,也像魚跟水的關係一樣。群眾就是孔明,領導者就是劉備;一個領導,一個被領導。毛澤東多次強調劉備善於用人,有很強的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