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至龍遊,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裏,泊於樟樹潭。
三十日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於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
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
餘踞坐石上,有劉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為餘言:“江山北二十裏有左坑,岩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一過。”餘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裏。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沒有成功。越山坑嶺,宿於寶安橋。
初二日登仙霞,越小竿嶺,近霧已收,惟遠峰漫不可見。又十裏,飯於二十八都。其地東南有浮蓋山,跨浙、閩、江西三省衢、處、信、寧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嶺間,為諸峰冠。楓嶺西垂,畢嶺東障,梨嶺則其南案也;怪石拿雲,飛霞削翠。餘每南過小竿,北逾梨嶺,遙瞻豐采,輒為神往。
既飯,興不能遏止,遍詢登山道。
一牧人言:“由丹楓嶺而止,為大道而遠;由二十八都溪橋之左越嶺,經白花岩上,道小而近”。餘聞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趨之,況其近也!遂越橋南行數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嶺。三裏下嶺,折而南,渡一溪,又三裏,轉入南塢,即浮蓋山北麓村也。分溪錯嶺,竹木清幽,裏號金竹雲。
度木橋,由業紙者籬門入,取小級而登。
初皆田畦高疊,漸漸直躋危崖。又五裏,大石磊落,棋置星羅,鬆竹與石爭隙。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後山絕頂,巒石甚奇。庵之右岡環轉而左,為裏山庵。由裏山越高岡兩重,轉下山之陽,則大寺也。右有梨尖頂,左有石龍洞,前瞰梨嶺,可俯而挾矣。
餘乃從其右,二裏,憩裏山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