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中山策動李鴻章兩廣獨立,章太炎遊說劉坤一、李鴻章實行分鎮的時候,湖廣總督張之洞也有自己的考慮,他一方麵與東南督撫一起簽署東南互保的協議,一方麵密切觀察北方的戰局,尋找機會應對方略。
按理說,張之洞是慈禧太後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大臣,他對慈禧太後也確實長時期忠貞不貳,在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等一係列重大事件中,都堅定地站在慈禧太後一邊。
然而,現在情況卻不一樣了。滿洲貴族在1900年初不顧中外反對執意立大阿哥之後,引發了空前的政治危機,特別是端郡王載漪出任總理衙門首席大臣後,更是連連失誤,出台一係列愚蠢政策,弄得天怨人怒,危機四伏,隻要端郡王載漪還在台上,誰也不知道這樣的錯誤政策會將大清王朝引向何方。於是,張之洞對清廷不得不感到失望,他的責任心,他的道德感,迫使他在忠君和忠於國家之間作出抉擇,他最終選擇與兩江總督劉坤一相同的政治立場,竭盡全力維護長江流域的政治穩定,並時刻準備著北上“勤王”,擔負更重要的角色。
張之洞選擇與劉坤一同樣的政治立場維護長江流域的穩定,與列強訂立東南互保章程,同時,他較劉坤一等人還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勤王。
勤王這個概念當然是由於清廷己亥建儲所引發的,真正付諸實踐並作為一個政治口號號召天下的,還是流亡在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所謂保皇黨。
此時積極追隨康有為昌言並推動保皇的弟子有唐才常。唐才常為湖南瀏陽人,早年就讀於長沙校經書院、嶽麓書院,1894年肄業於張之洞創辦的武昌兩湖書院,所以又算是張之洞的門生弟子:張之洞素有愛護門生弟子的美譽,所以唐才常又與張之洞有著不同尋常的師生之誼。
1897年,唐才常積極介入湖南維新運動,與譚嗣同在瀏陽創辦算學館,提倡新學;在長沙參與創辦時務學堂,負責編輯《湘學報》,創辦《湘報》、南學會、群萌學會等,是湖南維新運動中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