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遺民:章太炎傳

2.同情康、梁

字體:16+-

章太炎抵達台北後,經上海《亞東時報》的日本友人山根虎雄、安藤陽洲的介紹,前往《台灣日日新報》當記者。

《台灣日日新報》是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大報,創辦於1889年4月,社長為日人守屋善兵衛,主筆為木下新三郎,中文部主任編輯韌三衣州。這個刊物帶有很強的官方背景,也是從先前幾份各方報紙整合而來,獲得了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大力支持,因而需要有文采、有思想的編輯和記者。大約正是這樣一種背景,章太炎才來到台灣,出任該報記者。

在台灣,章太炎寓居在報社提供的宿舍中,並不常去報社,主要在家寫稿,同時幫助日人館森鴻修訂詩文。章太炎還通過館森鴻和台灣的許多名流雅士交往,這些名流雅士中也有一些日本人,這也為章太炎後來前往日本提供了條件。

章太炎滯留台灣時,為《台灣日日新報》撰寫了一批文章和詩詞,這些詩文展現了章太炎的才華和思想,也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使他從先前囿於東南一隅的地方聞人很快竄升為全國性的政治人物。

如果就思想發展的脈絡看,章太炎在1898年秋天政治大逆轉之前,對於康有為的政治變革思想其實還有很大的保留。他雖然接受譚獻、孫詒讓等人的建議,暫時放棄了從學術上痛罵康有為,但決不意味著他能夠認同康有為的那些主張。張之洞之所以看上他、邀請他前往武昌創辦主持《正學報》,其實就是因為張之洞發現,或者是經過其幕僚錢恂發現,章太炎的思想與康有為有著很大區別,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利用章太炎去反製康有為。即便章太炎在張之洞那裏掃興而歸,他們也沒有在對待康有為的立場上有什麽分別,他們的分手別有原因。

到了上海,章太炎加盟汪康年主持的《昌言報》。不僅《昌言報》的背景是張之洞,而且《昌言報》之所以得以創辦,也是因為汪康年與康有為、梁啟超決裂,所以章太炎在《昌言報》的那些日子,應該說依然無法認同康有為、梁啟超的學術主張和政治主張,盡管康梁師徒在北京很火,很得勢,畢竟汪康年此時與他們鬧得不可開交,而章太炎此時又是汪康年的同盟者。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北京1898年9月下旬發生政治大逆轉之前,章太炎即便不是康有為、梁啟超的死對頭,也算不上同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