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聖雄:梁漱溟傳

青春期反叛

字體:16+-

梁漱溟在順天中學堂的同班好友廖慰慈,就是宛平知縣廖毓英的兒子。

廖毓英,字笠樵,是福州名門廖氏家族的最後一名進士,時任宛平知縣,其衙門就設在地安門附近。

廖慰慈為廖毓英的第三個兒子,字能申,又字佛生。廖慰慈自幼聰明過人,才華橫溢,在順天中學堂與梁漱溟同班,年齡稍長。這位廖慰慈後來考上清華,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土木工程,歸國後主持修建了隴海鐵路等大型工程,後曆任之江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工學院院長。

在順天中學堂,梁漱溟在班上年齡最小,不過學習並不落後。在廖慰慈等年齡稍長的同學影響與提議下,他們與北京同學王毓芬(梅莊)、廣東同學姚萬裏(伯鵬)等結合起來自學,相互勉勵,確實像一夥要打點正經主意的朋友。

當時,廖慰慈、王毓芬、姚萬裏、梁漱溟四個年輕人天真、熱情,常去酒樓吃螃蟹喝酒。廖慰慈提議他們彼此之間不喊名字,也不要用很俗氣的辦法稱呼大哥、二哥,而是主張以每個人最大的毛病或者說須注意的短處標出一個字,以相呼喚,實際上就是以資警惕。梁漱溟因性情太驕傲,名為“傲”,姚因太急躁名為“暴”,王因太平和且近於庸懦名為“懦”,廖自己則謙稱為“惰”。

梁固然很傲,於國文方麵,梁漱溟很少看中國舊書,國文講義照例不看,國文老師所講照例不聽,雖作文成績亦偶然取為第一名,但總喜歡做翻案文章,不肯落俗套,有時能出奇製勝,得到老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評語,然大多數時候並不成功,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

在順天中學堂,梁漱溟一班少年正處在青春反叛期,因而很多時候性格行徑頗為古怪,有一種不自覺的誇大狂心態,總想做偉人,總想由他一人來承擔國家的事。梁漱溟的自我期許,不是一般少年的隨便想想,而是看得非常真切,簡直好像已經成了偉人一般,所以總是很傲慢,不大喜歡同別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