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聖雄:梁漱溟傳

因佛教而佛學

字體:16+-

在梁濟的縱容默許下,梁漱溟向佛的意誌更強,他常去琉璃廠文明書局、有正書局,翻閱、購買南京金陵刻經處出版的佛經及上海狄葆賢主編的《佛學叢報》,久而久之,對晦澀難懂的佛教典籍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整日裏所思所想,除了一心禮佛,一心成佛外,似乎別無他事,整個生命興趣,也隻有“佛”這一個字而已。

一心渴望成佛的梁漱溟過著在家修行的生活,閑來無事,梁漱溟也有意識地補充早先的知識缺陷,對先前沒有仔細閱讀或者根本沒有閱讀過的中國古典下了一番苦功。在這一閱讀過程中,梁漱溟附帶編了一本《晚周漢魏文抄》,選了一些周秦漢魏時期比較能夠發揮思想理論的文章,這些文章並不是非常難懂,隻是文字比較典雅,比較講究,具有相當的可讀性和思想性。

編撰選本是中國學術史上一個常見的工作,許多學者都做過這項工作,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過這些選本的影響。各種選本影響大小,主要取決於選家的眼光及其學術地位,而像梁漱溟這樣尚沒有什麽學術地位的人,如欲編選這樣的本子,一般地說總要請名家撰寫序言或給予其他形式的提攜、幫助。梁漱溟的這個選本編輯完成後,也就沒能免俗地請著名記者黃遠生撰寫了一篇序言。

黃遠生(1885—1915),原名基,字遠庸,江西九江人。1903年高中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屆進士,那一年,他還不到二十歲。1904年,黃遠生東渡日本,入中央大學習法律。1909年回國,曆任郵傳部員外郎、參議廳行走、編譯局纂修、法政講習所講員等。公務之餘,黃遠生熱衷於撰述,經常為京滬等地報刊撰寫國際時事方麵的評論與報道。後在出洋大臣李盛鐸的啟發建議下,在辛亥革命爆發後,退出仕途,轉投新聞界,與藍公武、張君勵等於1912年創辦《少年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