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奕?(1833—1898),道光帝第六子,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十一年(1861),授議政王之銜。光緒二十年(1894)起曆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
1898年6月15日,即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是當朝帝師、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傅翁龢的六十八歲生日。淩晨一時許,京城開始下起了小雨,漸漸越下越大,年邁的翁大人以為是個好兆頭,喜而不寐。晨起,鄭重其事叩頭如儀,然後乘轎子入宮上班,批閱各地報來的奏折,治事如常。翁師傅萬萬想不到他的政治生涯竟然在這一天戛然而止。
早朝時,傅翁龢如同往常一樣與各位大臣準備進入會議大廳,突然宮中主管宣布傅翁龢暫時不要進來。各位大臣進去後,傅翁龢感到事情似乎有點不對頭,遂獨坐看雨,隨手將一些看過未看過的奏折等文件五匣整理出來交給蘇拉英海。
大約一個小時後,同人退,宮中太監向傅翁龢宣讀朱諭:“協辦大學士傅翁龢近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參奏,且每於召對時,谘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辭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任樞機之任。本應察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傅翁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欽此。”
一個故事的不同解讀
當天清政府還宣布了另外兩項人事調整:一是召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迅速來京陛見,稍後以戶部尚書入值軍機處,兼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一是命協辦大學士兼總理衙門大臣榮祿接替王文韶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兩項人事調整案顯然與傅翁龢開缺回籍密切相關,是清政府在四天前宣布“明定國是”進行變法維新後的一個重大舉措,迅即引起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解讀,即便是後世研究者也對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看法不一,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