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勇說晚清

爭奪南京

字體:16+-

南京在政治上的價值和意義,南方的革命黨人和北方的袁世凱以及清政府,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上海光複後,當地名流如張謇、湯壽潛、趙鳳昌等人就推莊蘊寬前往湖北,利用先前的人脈找到黎元洪等湖北方麵的領袖,表示上海方麵期待黃興能夠盡快前往上海,指導那裏的革命,或許更有助於武漢方麵。黎元洪遂派了一艘小輪送莊蘊寬至漢陽,與黃興相見。

上海方麵邀請黃興還有一個不便對黎元洪說明的理由,即上海方麵認為,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所擁戴出來的,不是真正的革命黨領袖,而孫中山還在國外未回來,現在隻有黃興是國內唯一的革命領袖,應該負起領導全國革命的責任,到上海去統率江浙軍隊攻克南京,在南京組織全國軍政統一機構,繼續北伐,完成革命事業。

對於莊蘊寬傳達的上海方麵的邀請,黃興當時並沒有答應,他認為,全國軍政統一機構當然是組織得愈早愈好,但他個人並不願意去充當這個領導人。他表示現在正負責武漢方麵的防守任務,不能離開。

黃興的表態是真誠的,然而到了袁世凱無法通過和平手段壓迫黎元洪和湖北軍政府就範的時候,北洋軍在袁世凱的命令下向武漢發動了猛烈進攻,革命軍在黃興的指揮下英勇抵抗,但在久戰之下隻能退守武昌,再作後圖。當此時,黃興大約想起了莊蘊寬數日前的動議,遂在11月27日軍政府緊急會議上建議放棄武昌,進取南京,以全國大局拯救湖北拯救武漢。

黃興在這次眾議不和的會議之後,當夜率領部分人員渡江至漢口,翌日晨乘輪船東下,直奔上海,準備組織聯軍一起進攻南京。

為奪南京而賽跑

對於南京的地位和影響,袁世凱也有清醒的認識。他之所以在清軍獲得對武漢的絕對優勢時引而不發,其實就是要與湖北保持一種均勢,以便集中力量對付東南,對付南京。他清楚地知道南京的地位數倍於武漢,他要和黃興、和革命黨人爭奪南京,因為他知道一旦南京失守,南方的革命黨人串通一氣,南北對峙的格局就會形成,大清國的前途就會大大堪憂。袁世凱和黃興都在為爭奪南京而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