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中國數字裏並不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您看看,戰國有四公子(孟嚐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明朝有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中國有四大菜係(魯菜、川菜、蘇菜、粵菜),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區別於“三”所強調的三足鼎立,“八”或“十二”所強調的奢華富足,它並不意味著“死”,相反,“四”
意味著“全與整體”。
如果真的要用這個“四”來概括蘇曼殊的1908年的話,那應該是:吃貨、神經、翻譯、佛學。而且如果將這四門功課放在蘇曼殊的一生來觀察,你將會驚訝地發現,蘇曼殊的一生,竟然一直重複地做著這四件事情。
早起開門一件事:今天又去哪裏吃?
1907年秋返回上海的蘇曼殊,貧病交加,本來他此行的目的是接劉師培母親去日本,現在卻窮得連吃飯都成了問題。而他在途經長崎時,不幸感染風寒,加上本身體質甚弱,所以一病即在旅館臥床八日。據說藥費還是他從河合仙及朋友們那裏得到的支助,不過很少,僅夠支付醫藥費和住宿費。等他抵達上海時,幾乎是身無分文了。原本想要投宿的舊友都不能相逢,蘇曼殊不由得心慌意亂起來,幸好,蘇曼殊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國學保存會藏書樓。
這個藏書樓是國粹派鄧實等人為了保存傳統文化而籌辦的,該樓附屬於國學保存會。該藏書樓1906年開辦時約有書五六萬卷,集合了鄧實、黃節、劉師培三人的書作為基本書。藏書樓平時也向讀者開放,不過隻有一間閱覽室,還得購買閱書券:一日券每張五分,一月券每張一元,長年券每張十元。清末的錢幣我們之前已經換算過多次了,辦年卡當然是最劃算的。總之,這算是中國近代首家由私人開辦的商業圖書館,維持藏書樓的日常開支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