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春天裏

留有餘地

字體:16+-

/ 李智紅/

在韓非子的《說林·下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不可複也,則事寡敗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工藝木雕的要領,首先在於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還可以改小,如果一開始便把鼻子給刻小了,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同樣道理,初刻時眼睛要小,小了還可以加大。如果剛開始雕刻時,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後麵就無法縮小了。為人做事,也是一個道理,凡事需要留有餘地,留有後路。隻有這樣,才不至於經常遭遇失敗。

20 世紀90 年代中期,我被組織抽調參加基本農田保護宣傳活動,記得當時有一句最實在、使用頻率也最高的宣傳標語:“但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這說的就是要給子孫留“餘地”,留生存與發展的“餘地”。無論是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還是其他資源,都是有限的,甚至是永遠無法再生的,如果我們隻知道盲目地開發,拚命地掠奪,無節製地浪費,奢靡地消耗,不計後果,不留餘地,就會殃及子孫,禍及後代。民間曾有許多的俗語,比如“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比如“晴帶雨傘,飽帶饑糧”,說的都是要未雨綢繆,為明天留後路,留餘地。閩南話中也有一句俗語:“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意思是說與人相處,凡事不可做絕,要記得彼此留有餘地,以後不管在什麽場合見麵,都不會難堪,不會尷尬。當然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則另當別論。

建築樓群,要留出一些餘地給綠樹、給花草、給陽光、給空氣。鋪築路麵,每到一定的距離,便要留下一條名為縮水線的“餘地”,以免路麵發生膨脹而破裂。高速公路,每過一段裏程,就要在路邊留出一塊“餘地”,供有毛病的車輛應急停靠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