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平民曆史

在草原打針

字體:16+-

文 / 悠犁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這輩子壓根兒不具備那個才能和興趣。隻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環境中,我當上了草原的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這個詞,產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文革時代”的南方農村。那裏的鄉下人長年打赤腳,和當地人融為一體的知識青年們雖然也打赤腳,勞動之餘卻背起了藥箱,走門串戶看病,深受缺醫少藥的農民歡迎。這個詞也就應運而生,含有一種親昵的味道。

按今天的眼光看,沒有醫生資格就隨便給人看病開處方,無異於犯法。但在窮困偏遠地區,卻起到了救死扶傷的作用。況且那時的中國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法。那股熱風一直吹到了北邊的大草原,我們這些有點知識的北京插隊青年搖身一變,成了草原上的赤腳醫生。其實應該叫馬靴醫生才對,這裏是絕對不能打赤腳的,要是趕在冬天打赤腳,腳丫子肯定要凍掉的。

第一針就打錯了

公社要舉辦赤腳醫生培訓班,每個隊選幾名知青參加。這個消息很快在草原上傳開,我也被趕鴨子上架,成為其中一員。倒不是喜歡,主要是好奇,同時也覺得是個本領,不妨一試。知青中的確有人愛上這一行,好幾個同伴回城後上了醫學院,現在成了北京幾家大醫院的醫生呢。但我卻遠離此道,大概從我打第一針起就注定了我不是這塊料吧。

草原雖然還保留著原始的遊牧習慣,但組織卻是現代式的。那時“旗”(相當於漢族地區的縣)的下麵是人民公社,公社下麵是生產大隊,大隊下麵是小組,也就是各個遊牧組。公社主要從事行政領導,黨委書記都是旗裏派來的國家幹部。經濟和生產管理等都在大隊,屬於大隊經濟核算製,由大隊黨支部負責全麵工作。

公社有醫院,那裏都是些正規醫生和護士。隻是人數有限,沒有力量去基層大隊巡診,大病號要直接到公社醫院就診才行,下麵的蒙古包實際上等於無醫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