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朝詩人的沉浮人生

24、張九齡:一輩子與領導都是對著幹

字體:16+-

張九齡出生於嶺南的一個小鎮上,在古代的時候,嶺南就是瘴氣彌漫的荒涼之地,和長安洛陽這樣的繁華大都市比不得。可以說長安是天堂,嶺南就是地獄了,甚至在有些人眼裏,嶺南就不是大唐的地界,張九齡就在這樣的荒蕪之地中呱呱落地。不過張九齡的家族在當地算得上是老大的位置,他們家世代為官,但都是些小官,縣尉一類的九品芝麻官,可在家鄉能說得上話,所以日子不算是貧苦。他的一位堂叔就曾經國考上岸,這在當地是天大的新聞。因為從記載以來,這是第一個考上官的學子,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正因為有這為叔叔的存在,才更加激勵張九齡讀書的士氣。讀書勤奮加之有聰慧的天賦,張九齡很快出口成章,他十三歲那年寫給廣州刺史王方慶的文章備受好評,王方慶當時就料定張九齡日後必有大作為。果不其然,二十多歲時張九齡便通過鄉詩來到洛陽考試,當時考試規則是優先錄取洛陽本地人,而後是國子監優秀學子。

如張九齡這樣偏遠地區來的學子,想要考中是難上加難,可張九齡的文章實在優秀,所以這個“嶺南孤賤”一鳴驚人、成功上位,可張九齡的高中就像是水珠落進油鍋裏,瞬間炸開了鍋。所有人都在懷疑張九齡的上位存在“潛規則”,明明是天子門生才該有的位置,怎麽就落到了一個鄉下來的土包子身上,有人懷疑張九齡的家族給沈佺期送錢,明明是子虛烏有的事,可沈佺期還是為此被貶謫,那一屆的考生都跟著倒黴了。大城市太複雜,村裏來的張九齡飽受欺淩,他隻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去尋機會。說來也巧,正好之前的宰相張說被貶到嶺南,他看了張九齡的文章後,誇讚其語言簡練、直擊要點,還經濟實用。

幾年後,武則天歸天,中宗李顯再次登基,朝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慶祝自己登基,中宗李顯把受沈佺期牽連的那屆考生全都找回來重考,這次換了主考官,也換了考試題目。不出意外,年近三十的張九齡再次金榜題名,上岸後他去做了五年的基層公務員,一直沒有升遷的機會。他開始思考要不要繼續留在長安,畢竟都是九品小官,如果回到自己家鄉做雞頭,可比在長安舒服的多了。正當思忖時,機會猛的砸在頭上,在五年的時間裏,玄宗李隆基換了一個有一個,趕上玄宗李隆基登基,他懷著一片赤誠之心整頓朝綱、網絡人才。所以朝廷又舉辦考試了,唐朝特別喜歡用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隻是公平性有待商榷,不過總歸是有人才被發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