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不同,形成肥胖的具體因素會有差異,而在減肥的過程中,減肥效果和速度也有差異。有關人員從減肥術後50周之內的數據統計中發現,男性整體減肥成績優於女性,其中與身體成分、生理特性及生活習慣都有相關性。
肥胖的形成與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的正負平衡有關。能量消耗高於攝入時可以減肥。而能量消耗與人體的基礎代謝、體力活動和食物熱效應有關。
最首要的是基礎代謝。基礎代謝占人體總能量消耗的65%~70%,其中身高、體重、體表麵積及肌肉量,都是主要因素。男性在基礎代謝方麵高於女性,女性肌肉量少,脂肪量多,身高和體表麵積整體上低於男性,基礎代謝相對低,能量消耗也就低於男性。
食物熱效應是人體在進食過程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代謝和轉化需要消耗的額外能量,占到總能量消耗的10%,其中蛋白質類熱效應最高,為30%。一項對北京市城區肥胖者的調查結果顯示,被研究者中,男性肥胖者喜歡肉類食物比例高,達90.5%;女性肥胖者喜歡素菜的比例達89.5%。所以在食物熱效應方麵,男性能量消耗整體上也會大於女性。在專業的減肥指導中,會要求減肥者選擇低脂瘦肉作為蛋白質的部分來源。
體力活動占到總能量消耗的15%~30%。相對女性來說,男性整體活動量更大,並且更關注肌肉耐力運動,在此方麵較女性也更顯優勢。
女性形成肥胖除與生活行為習慣有密切關係,經曆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如果沒有做合理的體重管理,大多會有產後體重滯留,甚至會延續到中老年的情況。另外,進入絕經期,雌激素的變化也會增加女性的肥胖風險,同樣也會影響減肥的進程。女性在經期也會有減肥停滯或反彈波動的情況。
男性大多屬於中心性肥胖,帶給身體的危害更大,除了關注體重變化,更要多關注內髒脂肪、腰圍和腰臀比的變化,這些指標的改善對健康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