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習錄:葉聖陶點校版

黃以方錄

字體:16+-

【原文】

黃以方問:“‘博學於文’為隨事學存此天理,然則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①,其說似不相合。”

先生曰:“《詩》《書》六藝皆是天理之發見,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詩》《書》六藝,皆所以學存此天理也,不特發見於事為者方為文耳。‘餘力學文’,亦隻‘博學於文’中事。”

或問“學而不思”②二句。

曰:“此亦有為而言,其實思即學也。學有所疑,便須思之。‘思而不學’者,蓋有此等人,隻懸空去思,要想出一個道理,卻不在身心上實用其力,以學存此天理。思與學作兩事做,故有‘罔’與‘殆’之病。其實思隻是思其所學,原非兩事也。”

【注釋】

①《論語·學而》篇雲:“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②《論語·為政》篇雲:“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黃以方問:“先生主張‘博學於文,是依事去學存此天理’,然而,孔子講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與先生的見解好像不一致。”

先生說:“《詩》《書》等‘六經’均是天理的顯現,文字都包含在其中了。對《詩》《書》等‘六經’進行研究,均是為了學會存此天理,文並非僅表現在事上。‘有多餘的精力去學文’,也包含在‘博學於文’中了。”

有人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請教先生。

先生說:“這句話也是有針對性地說的。其實,思考就是學習,學習有了疑問,就要去思考。‘學而不思’的大有人在,他們隻是漫無邊際地思考,希望思索出一個道理來,而並非在身心上著實用功以存此天理。把思和學當兩件事來做,就存在‘罔’和‘殆’的弊端。說穿了,思也僅是思他所學的,並非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