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要來評估羅伯特(Robert)這名個案,他今年十一歲零八個月大。老師不確定羅伯特是否智力發展不全。智力發展不全是個非常棘手、複雜的問題,診斷時也必須非常小心,因為患者是否能當個成功的人,關鍵很有可能就在於我們的判斷。
按常理來說,正常的孩童在這個年齡應該要達到五年級的水平,不過病曆記錄上卻寫道:
“男孩在學校出現弱智、低能的行為表現。他目前就讀三年級,智商非常低,在班上相當安靜、溫順。他的動作一直以來都很慢,也很膽小怕羞,很晚才學會開口說話。”
個案智力低下的現象看起來相當嚴重,不過有時正常的孩子也會動作慢、膽子小,左撇子的小孩尤其如此。左撇子的小孩通常無法靈活運用雙手,經曆幾次挫敗後,孩子會變得過度謹慎,動作因此也會變得特別慢。很晚才學會說話這點確實令人起疑,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低能孩童共有的問題。假如心智出現嚴重缺陷,他們甚至完全無法開口說話。不過,某一類嬌生慣養的孩子也要到很晚才能說話。在德文中,我們有一個特別的詞來形容這類孩童,不過英文卻沒有類似詞匯。雖然這些孩子沒聾也沒啞,但他們隻能聽卻無法開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判斷孩子是否低能。畢竟等到某些個案長大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他們很聰明,有些甚至還變得能言善道。我就知道有些人一開始在說話方麵有很大的障礙,長大後卻非常擅長運用語言,他們有些是曆史人物,有些目前還活著。針對此個案,我們必須從這兩種模式中找出一種:要麽是低能弱智,要麽就是被寵壞了。從某些方麵來看,低能孩童與被寵壞的孩子會發展出相同的生命風格。羅伯特有可能綜合這兩種風格,我們或許會在判斷過程中麵臨一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