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論是洗滌劑還是牙膏,溢出來的泡沫都和清潔的效果無關。然而,這類清潔產品,卻通過產生的泡沫,讓我們下意識地進行聯想,泡沫大量、輕易地增生,我們便相信洗滌劑和牙膏內部含有特殊的物質。這些物質如同茁壯成長的胚芽,隨著我們簡單的使用,就能釋放出來。
這些泡沫輕柔、潔白,我們如同撫摸了柔軟的棉布,棉布能撫平我們的疼痛與灼熱。因此,我們進而相信泡沫是無害的,並不會侵蝕我們的肌膚。
大部分牙膏和口香糖都會加入薄荷的味道,邏輯也大體相似,冰涼的感受使得我們相信口腔內的惡臭口氣已經被徹底消除。真正起清潔效果的成分不過是把汙垢從表麵抹去,而多餘溢出的泡沫則是把肮髒從最隱秘的深處祛除。
麵膜和麵霜是相似的事物,然而它卻被設計成一個麵具的模樣。人們敷上麵膜後,久久看不到自己的臉,無法動彈,隻能充滿儀式感地等待,對自己充滿期待。隨著“麵具”這一視覺符號被灌注了內涵——“揭示真相”,摘下麵具形狀的麵膜後,我們看到一個久別重逢的令人驚訝的麵孔。
每一個現實之物,本質上都是符號,都是精神的提取物。商品的世界,就這樣借助一些符號上的“修辭”來引導我們的想象,改變我們認識商品的方式。
2
我們有兩種識別方式:一種是慣性識別,另一種是強迫識別。
慣性識別就是在下意識中延伸。我們接觸現實世界的一瞬間,一邊在遠離它,一邊又在大腦中喚醒新的影像。在我們按下台燈開關前,心中已然出現台燈亮了之後的模樣,尤其是它是如何照亮我們正在閱讀的書頁的。我們隻保留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隻保留我們反應中延伸的東西,對伴隨改變的其他事物視而不見。這就是符號的“修辭”能夠奏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