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們一大早就乘著各式的馬車紛紛趕到了,有單匹馬拉的小車,有裝了座位的兩輪車,有卸了頂篷的老式輕便馬車,有加了皮篷的運貨馬車。鄰村的年輕人在馬車上站成一排,因為馬車疾馳,上下顛簸得厲害,他們雙手扶住車欄以免摔倒。還有的賓客從十裏外的戈德鎮、諾曼鎮和卡尼遠道而來。雙方的親戚一個不落地全部被邀請到了,那些曾經不睦的朋友也借此言歸於好,久別多年的故交也收到了請帖。
時不時地,人們能聽到樹籬外麵甩鞭子的聲音,柵欄門隨即打開:進來一輛小篷車。車子直奔第一級台階前,猛地停住,乘客們從車上四散而下,揉揉膝蓋,伸伸胳膊。女賓們頭戴軟帽,穿著城裏人的那種裙子,掛著金表鏈,披肩的下擺紮進腰帶裏,或者用別針將小花巾別在背後,露出後脖頸。男孩們穿得和他們的父親一樣,似乎被身上的新衣服弄得很不舒服(很多孩子長這麽大,還是頭一次穿靴子),而在他們旁邊,有一位一言不發的十四或十六歲的女孩,像是他們的表姐或者姐姐,穿著初領聖體時的白裙子,特意為這次婚禮加長了。她麵色紅潤,神情緊張,頭發上抹了一層玫瑰膏,生怕把手套弄髒。由於負責給馬解套的馬夫人手不夠,男賓們挽起袖子,親自動手。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穿著也不盡相同,有的穿燕尾服,有的穿常禮服,有的穿粗呢短外套,有的穿短燕尾服:做工考究的燕尾服承載了一個家庭的敬意,隻有在參加盛大的節日時才從衣櫃裏拿出來;常禮服長長的下擺在隨風飄**,領子立成筒狀,口袋又大又深像布包;粗呢短外套通常搭配一頂帽簷箍了銅邊的大蓋帽;短燕尾服非常短,後背有兩枚扣子緊挨著,仿佛兩隻眼睛,下擺像是木匠用斧子從一塊整料上劈下來的。還有幾個人(當然是坐在餐桌的末座)穿著工作罩衫,領子翻在肩膀上,後背折有褶子,低腰處勒了一條手縫的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