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幾首詩談到距離,其實還是一個空間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要談時間的問題了。之前在講《錦瑟》的時候,其實和大家談過,一個敏感的詩人,他不光會關注到現在的自己,他不光會關注到過去的自己,他還會關注到未來的自己。他會把時間線延長,已有的人生經驗加上敏感的個性會讓詩人提前想到未來發生的情況。王昌齡的這首《送魏二》也是這樣: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這首詩前兩句給了我們地點,給了我們離別的場景。“醉別江樓橘柚香”,在江樓上,兩個人喝醉酒,你一杯我一杯,因為要分別了。“橘柚香”,時間是秋天。
第二句,鏡頭從江樓轉換到了小舟上。“江風引雨入舟涼”,兩個人從樓上下來,喝完了酒,該說的話好像也說完了。上船之後,風也來了,雨也來了。當然,這個涼不隻是溫度上的涼,可能也是情緒上的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王昌齡想象船開走了之後,在某個晚上,朋友的船停泊在湘江上。“愁聽清猿夢裏長”,晚上朋友聽著兩岸的猿聲。酈道元的《水經注》裏說:“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的叫聲總是會讓人感到淒涼。“聽猿實下三聲淚”(杜甫《秋興八首·其二》),聽到猿叫的聲音,不自覺地就流淚了。
詩人想象朋友在江上,一個人在舟中,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不光是在現實裏聽到了猿聲,感到了悲涼。他入睡了,猿聲也隨之進入他的夢裏。不管你夢著醒著,這種悲哀的情緒始終環繞著你。而詩人之所以會預想那個晚上的情形,是因為他一直在跟著朋友走,不是身體在跟著他走,而是情緒在跟著他走,自己的心在跟著他走。朋友到哪裏去了,其實自己也到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