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盜墓圖誌

盜賊如狐

字體:16+-

其實,對於厚葬的危害,古人早已有所認識。

早在西漢中期,著名學者楊王孫就曾指出:“厚葬誠亡益於死者……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此真與暴骸於中野何異!”

另一位大學者劉向也說:“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

東漢時的一道詔令寫道:“今百姓送終之製,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靡破積世之業,以供終朝夕之費,子孫饑寒,絕命於此,豈祖考之意哉!……有司其申明科禁,宜於今者,宣下郡國。”

晉代大文學家張載在《七哀詩》中描述了漢代皇陵被盜後的慘狀:“借問誰人墳,皆雲漢世主……季葉喪亂起,賊盜如豺虎。毀壤過一抔,便房啟幽戶。珠柙離玉體,珍寶見剽虜。”

但可惜的是,這些理智的聲音在當時的世俗社會裏是那麽微弱。在“事死如事生”思想的支配下,厚葬之風雖在曆史的某個階段有所回落,但其愈演愈烈之勢浩浩****、難以阻擋,於是出現“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管仲墓

曆史上有記載的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最早被盜的著名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塚,距今約3600年。後來湯王塚又數次被盜,穴內幾乎成空。據《壟上記》載,北魏天賜年間,河東人張恩又盜掘湯王墓,僅得到了些古鍾磬,深覺無用,於是全部投入河中。

商末名臣比幹墓,北宋時被陝西轉運使李朝孺所盜,據說從中盜出直徑2尺多的銅盤、長3寸多的玉片等物。

周朝天子周幽王之墓被西漢時的廣川王劉去疾盜掘。據《西京雜記》載:“塚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撥除丈餘深,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皆不朽,惟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這個記載與長沙王吳芮墓被盜情形頗為相似,隻是真假無法考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