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頭裴直帶著大理寺兩名功夫不錯的問事,乘快馬東出關中,取道崤函,過夏後皋墓,經雁翎關,策馬斜穿崤山,當時天下雖經曆貞觀永徽兩朝治世,但在崤函這般山海之處,還是活躍這不少的亡命之徒,僅憑三人就膽敢乘馬橫穿崤山,這天下除了裴直,就沒有幾個人敢這麽做了。
當時在關中一帶,每隔二十裏左右就會有驛站能換馬,但出關中之後,因人力物力所限,有時往往百裏無人,更別提驛站了。所以進入崤山腹地之後,裴直下令放慢了速度,此時他腳下的道路稱作周秦古道,比之北方的曹魏古道要短許多,此時稍緩,並不會耽誤多少時間。
其實最快的路是水路,不過前段時間不曾下雨,水淺粘舟,也快不到哪裏去。
所以按裴直還是選擇陸路,隻要順利橫穿崤山,到達南部平原地區,就能策馬疾馳,並且有足夠的驛站可供歇腳與換馬,但人算不如天算,況且此般算計還是出自武人裴直的腦袋,崤函一帶入秋必雨,裴直一肚子自信的計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秋雨徹底大亂,馬蹄陷在山道的泥濘之中,可謂寸步難行。
“唉!盼著落雨不落雨,才走不到一天就落雨,煩!”裴直無奈一歎,雨水已經將衣服淋了個通透,裴直隻好勒馬停下,兩名問事也隨之而停。
三人三馬立在大雨中,好半天沒有動靜,原路折回顯然不可能了。
“裴大人,現在我們該怎麽辦啊?”一名問事道。
“你問我,我問誰!”裴直怒上心頭,正愁沒地方發泄,“都下馬,拉著馬兒走,不是你們倆,裴某早就到洛陽了,礙手礙腳的。”
裴直為人,一旦發怒就會口不擇言,胡說八道,此處距離洛陽還有幾百裏,就算不下雨,一時半刻也到不了。
兩名問事一臉莫名其妙,但裴直是文除非欽點的特使,不可怠慢了,隻好隱忍,三人下馬,拖拽著馬兒在傾斜的山道上艱難步行,費了好半天才走了幾裏路,上下已經是累的邁不開腳了,按這速度下去,半年都到不了洛陽,此時夜幕已近,如果這麽淋著雨在山中過夜,非落下一身病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