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會不會好奇:古人是不是也能享受“黃金周”(七天長假)?
許多朋友可能以為,休假製度是到了現代社會才出現的,其實不對。中國早在漢代,便有了完整的休假製度:每年的夏至、冬至,朝廷都要給官員放假若幹天;此外,官員每上五天班,可以輪休一天,叫作“休沐”。因為漢代官員上班,食宿都在政府機關大院內,大概當時也沒有什麽公共浴堂,所以每隔五天,便要放他們回家洗澡、省親。
到了唐朝,休假製度已經非常完善:每年的傳統節日、節令,如春節、元宵、清明、夏至、臘日等,都要給官員放假。其中春節與冬至各休假七天,所以我們不妨說,唐朝人可以享受兩個“黃金周”。每個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也各休假一日,這叫作“旬休”,相當於今天的周末。另外,唐朝官員還享有田假、授衣假、探親假、婚假、喪假等休假福利。一年算下來,唐朝官員的節假日,至少在一百天以上。
節假日天數可以跟唐朝媲美的,是宋朝——
休假一百一十三天
宋朝每年有多少天的節假日呢?
宋人筆記《文昌雜錄》裏有對北宋中前期官員休假製度的詳細介紹:“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元宵節)同;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務焉。”
這裏的“祠部”,相當於“國務院節假日辦公室”。可以看出,宋朝的法定節假日挺多的,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元日(春節)、寒食、端午、重陽、臘日等傳統大節,以及冬至、立春、立夏等節令;一是“天慶節”“天聖節”“先天節”“降聖節”“天貺節”這幾個官方設立的政治性節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