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山下村子熱鬧非凡,人們劃龍舟、佩香囊、懸艾草,還給寺裏送了粽子。
一禪喜歡過端午,老和尚便想考考他:“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為了紀念屈原。”小和尚脫口而出。
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從不欺壓百姓,而是處處為百姓著想。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經一度官拜左徒。在這期間,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
但是,楚懷王的寵妃和其他幾個大臣由於受到了秦國使者的賄賂,不但阻止楚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還使得他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
後來,楚頃襄王做了國君,非但沒把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們。屈原看著這些人貪圖眼前安樂,目光短淺,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心裏擔憂著楚國遲早要亡在他們手裏。
雖然苦悶,但屈原沒有放棄向楚頃襄王勸誡,提出聯合其他諸侯國反抗秦國的政治主張。公子子蘭、靳尚這批人視他為眼中釘,天天在君王跟前說屈原的壞話,挑撥離間。楚頃襄王一氣之下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荒山野地。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誌向,卻被人排擠,無法拯救蒼生於危難之中,心裏甚是悲痛,麵容憔悴。
日子就這樣過了十幾年,屈原仍舊沒有得到楚王的召見,他寧可埋沒自己的才華,也不願離開故土,時刻為這裏人民的生計而憂慮。
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國都。這時,屈原已經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他聽到消息放聲大哭,知道楚國真的沒有希望了。五月初五那天,他悲慟欲絕,抱起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去了。
“從那時起,老百姓就在五月初五來祭祀屈原,為了保護屈原不被魚兒們咬到,還把米包好拋到汨羅江裏,久而久之,就有了今天的粽子和龍舟儀式。屈原不肯同流合汙的氣節和愛國精神也在端午節中一代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