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寺廟裏當了和尚尼姑的唐穿團客人您,在經曆過煩瑣嚴肅的出家儀式和清苦枯燥的修行生活以後,今天我們來說說佛寺裏的一些歡樂時光吧。
場麵最盛大的活動當然是——過節!什麽新年、端午、冬至之類的俗家節日,百姓來逛廟就不說了,單說三個跟佛教關係最緊密,而且從寺裏發展到寺外成了全民狂歡活動的節日。這三大佛教節日是:四月初八佛誕節(浴佛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十二月初八佛成道節(臘八節)。
這其中最有中國特色的要算是七月十五盂蘭盆節了,在俗世裏這個日子也叫“中元節”。不過在佛寺裏,當這一天到來,您可別一不小心脫口歡喜讚歎:“今天是中元節啊!”否則老和尚會“啪”給您腦袋上來一戒尺:“不得妄語外道!”
您揉著光頭上的包,可能會很迷惑不解,為什麽師父不願意聽到“中元節”這個詞?哈哈,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元節”是佛家的對頭——道教的節日。
早在東漢末期,人家本土宗教道教就開始尊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祇,大約到北魏時期,這三官又與“正月、七月、十月之望日為三元日”的說法結合,七月十五就變成了中元日——地官赦罪日。而佛教呢,雖然在印度半島也形成得很早,但是“盂蘭盆節”在原生地卻是沒有的,是傳入中原以後我天朝人民自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佛教節日,南北朝中後期才在南方地區流行開,比道家的中元節要晚一些。
雖然兩個節日的名稱不同,但都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辦,而且節日的內涵也驚人地相似,都是為死去的親人祈福赦罪、準備供奉品喂飽陰間餓鬼以使親人靈魂免遭罪。由於漢語的“中元節”比譯自梵語的“盂蘭盆節”聽著親切順口,所以名稱上是道教的“中元節”更普及些,但是因為佛教在下層廣大群眾中的基礎遠遠比注重走上層路線的道教穩固廣泛,所以這一天的活動主要集中在佛寺而不是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