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懂古詩文,吃透現代文:小學語文同步1+2古今連讀(三年級)

閱讀主題06:一生奉獻仁者心

字體:16+-

《病牛》《杏林春暖》《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古詩文

病牛

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

力盡筋疲誰複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病臥殘陽。

解讀

◆大意

牛耕土地千畝,產出糧食千箱,它已筋疲力盡,誰會為它感傷?

隻要能讓天下眾生都填飽肚子,它寧願累垮病倒,獨自麵對夕陽。

◆解說

老牛一生為人勞作,它的生命就像這天邊的夕陽即將結束,但它為了眾生寧死不辭。詩人是宋朝時著名的愛國英雄,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是老人,還在為抗金事業奮鬥,但南宋朝廷卻不重用他。詩人通過描寫病弱的耕牛來表達自己的誌向和情懷。

現代文

杏林春暖

三國時期,有個吳國人名叫董奉。他見當時戰亂不斷、民生困苦,因而自小就發奮研讀醫書,立誌要做一個濟世的醫生。後來,他終於習得一身醫術,便周遊天下,到處治病救人。

董奉途經鍾離(今安徽鳳陽)時,看到當地人民貧病交加、生活困苦,心裏十分同情。他就在這裏一片荒涼的小山坡上住了下來,一邊為百姓診病,一邊還幫著當地人思考謀生的方法。

他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把江南種植果木的農業技術知識傳播給農民,鼓勵他們在荒山坡上種植杏樹,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認為這位“遊醫郎中”所說的種杏致富意義不大,所以不太積極。

於是,董奉定下一個奇特的規矩:為人看病不收費用,但重病者痊愈後,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種植五株杏樹,病輕者痊愈後,種一株。由於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遠近患者紛紛前來求治,數年之間這裏竟然種植了萬餘株杏樹,成為一大片杏林。

滿山杏子成熟時,董奉又寫了一張告示:來買杏的人,不必通報,隻要留下一鬥穀子,就能自行去摘一鬥杏。這樣,每年樹上結出的杏子,又變成了許多的稻穀。董奉把用杏子交換來的穀子,再用來救濟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