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瘋癲,次子死去,這時候的皇儲候選人,應該落到趙恒身上了。此時的趙恒是襄王。
但趙恒的皇儲身份確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經曆了兩個兒子的變故,趙光義怕了。一種叫宿命的東西,開始在他的內心反複出現。
立太子之事,就此束之高閣。此後一段時間內,沒有人敢再提議立太子。
可這時候,趙光義的病時好時壞,性情也大變。群臣都很著急,希望趙光義趕緊立太子。趙光義也知道,但他還是擔心,他害怕自己再立的儲君,還會有不好的下場。前兩個兒子的遭遇,讓他遲遲不能下定立皇儲的決心。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九月,趙光義的舊疾複發,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死神的臨近。於是,趙光義開始認真考慮後事,不過此時他依然還是擔心立儲君會有不測。
最終,趙光義想到了寇準。
趙光義盡管心裏已經選定了趙恒為接班人,但他還需要一個支持他決定的人。這是為自己的決定佐證的好辦法。
當時被貶黜的寇準,剛剛被調回京城,趙光義便迫不及待地召見了他。趙光義讓寇準看了自己的腿傷。此時,意氣風發的寇準,似乎已經揣摩到了趙光義的心思。果然,趙光義問寇準,你看朕的這些皇子中,將來誰能擔當大任?寇準看了看周圍的侍從們,沒有正麵回答趙光義,而是對趙光義說,官家您選擇儲君,一定不要聽從後宮佳麗、侍從以及宦官的話,也不要聽從近臣的話,一定要選擇您內心深處最認可的人。趙光義聽了寇準的話,便將周圍的人都打發了。寢宮內,就剩下他和寇準兩個人。
這時候,趙光義才問寇準,你覺得襄王如何?寇準知道趙光義此時詢問他對立襄王的看法,內心必然已經認定了襄王,於是便對趙光義說,既然官家您心裏已經有了人選,那就按照您的意思辦吧。(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