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是個清苦的事兒,我卻有著怡然自得的心境和不拘泥於職業生命的坦然,這應該是自由中比較高的段位,精神的自由,我喜歡,因此樂在其中。這本書能夠有幸出版,也算是觀察、研究服務業發展這些年,時間饋贈的禮物。
服務業是個“剩餘型”的產業,是國民經濟中除了工業和農業之外的“大雜燴”,包羅萬象,紛繁複雜。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服務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配菜,長期處於被動、邊緣性的角色。瞧,在這個領域做研究,有點費力不討好。有時候被問到研究的領域,我答:服務業。每每總能收到鼓勵中帶著安慰的眼神,但我還是滿心歡喜又執著也笨拙地在這個領域觀察了十多年,其實終不過就是我們每個人做選擇的三要素: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
我所在的機構——中國企業聯合會從2004年開始,每年都會向社會發布“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作為這項工作的負責人,做好這個研究屬於KPI的範疇,這是必要性。也因此,我有幸能夠走訪大量企業、接觸企業成長實踐,參與一些政策的製定,見證了這些年服務業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曆程。另外,我的博士論文粗淺地對服務業企業的成長機製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結論。姑且這就算有了經驗和理論的準備,這是把服務業研究透的可能性。
過去十五年,服務業發展日新月異,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貢獻著GDP的增長,壯大成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服務業自身不斷迭代,傳統服務被顛覆得支離破碎,而後又快速調整,擁抱新革命,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下的新興服務業快速崛起,在一些領域形成了和歐美國家並跑的姿勢,並成為中國經濟升騰的重要力量。也因為技術的深度參與,我國服務業跑出了與發達國家同階段的不同情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成本病”難題。這些年,服務業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大量鮮活的、奮鬥的企業在成長著,成功或失敗都是精彩。因此,嚐試找尋服務業進步的力量,剖析服務業企業成長的密碼,這是有價值且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