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孩子到底在想什麽

挫折教育: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挫折”

字體:16+-

有一次我去醫院體檢,在等待B超的漫長時間裏,我看了一段爸爸和兒子日常生活的小視頻。看完這段視頻後我內心無比憋屈,那個孩子總是一臉慌張或眼淚汪汪的樣子讓我很難形容我當時的心情。以至於在做B超時內心仍然無法平靜,轉身轉錯了方向,本來人家大夫要檢查我的肝,我卻把左腰頂過去,結果挨了頓數落。

視頻裏這位父親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會好好說話。

比如,他可以因為孩子的衣服沒整理好而突然對他喊起來,而且他特別喜歡用質問或反問這種壓迫性和攻擊性極強的語氣來說話:“會不會好好走路?”“能不能好好吃飯?”

在與孩子溝通時——雖然我實在不太想把這種交流方式稱為溝通——不是下達命令就是夾槍帶棒:走路姿勢不對,直接命令他回去重走,一次不行就多走幾次,還會說出一些非常傷人的話,帶著明顯的嘲諷。

視頻中有一段,這位父親麵相之凶狠,一般來講,我隻在地鐵裏互相搶座搶急了的人臉上才能看到,那時我會稍微站遠一點兒,因為他們隨時可能會動起手來。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父親對自己五歲的孩子會做出的表情,而這一切隻是因為孩子沒有達到他的標準。

視頻中有一段父親給孩子洗腳的場景,他邊給孩子擦腳邊說:“你連句謝謝都沒說過。”隨後他在評論區**心聲,認為他這麽說是一種教育,而他基本的訴求是如果今後孩子能給家長打盆水洗洗腳,那就算是培養出了一個特別懂事的人了。

倘若用“嚴父”來解釋這種親子相處的方式和態度,恐怕不能讓人信服——嚴不嚴的先不提,話總是要好好說的吧。這種態度,也隻有自己的孩子因為恐懼才會容忍,拿到任何社會場景裏,估計不是一頓明裏拾掇就是一頓暗中咒罵。這樣的父愛,我是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