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這家店,弗蘭克就不由得放聲大笑。哈哈哈。發自肺腑地開懷大笑。那是十四年前的事了。一九七四年,英國正值戰後第一次經濟衰退,礦工開始罷工,政府強製一周僅能開工三天。
當時,他已在街上遊**了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他經過大教堂,走過周邊錯綜複雜的古老巷弄和石子路,路過雜貨鋪和小餐館。他沿著城門區前行,這裏是城裏的主要購物區。他注視著巨大的櫥窗,也參觀了鍾塔。再往前走,他看見通往公園的入口、就業服務處前的人龍,試了試電子遊樂城的遊戲,之後又逛了下市集,接著踏上自住宅區通往老碼頭的道路。他會停在聯合街隻有一個原因:那是個有一家酒館的死胡同,街道一側有六家商店,另一側則是一排維多利亞時期的褐磚屋。沒什麽屋頂供他翻騰而過,他已經無路可走了。
所以,他就在這兒逗留了一會兒,好好端詳這條荒涼僻靜的街道。一間屋子窗前掛著麵意大利國旗,香料的氣味從鄰家飄溢而出。一名纏頭巾的女人在門前台階上剝豆莢,一群孩子推著輛手推車嬉鬧。另一麵牆上噴了大大的字,寫著“吉屋出租”。他看著那排店麵,一家殯儀館、一家波蘭麵包店、一家宗教禮品店、一棟窗前貼著“待售”告示的空屋,然後是一家文身工作室,最後則是家花店。他看見殯儀館的窗內有兩名老翁正向一名哭泣的女人遞出麵巾紙。他看見一個男孩指著麵包店裏的蛋糕;一名五十多歲的男性長者在信念禮品店內替女孩挑選耶穌塑料像。他看見滿身文身的年輕女人在店裏掃地,窗上垂掛著一對窗簾,玻璃上寫著“TATTOUISTA”;一名穿著印度紗麗的老嫗捧著一大束鮮花走出花店,一麵關門一麵大聲道謝。就是這平凡的日常生活景象打動了他。平凡,還有那腳踏實地感,就像這群形形色色的人一直都在這兒,就像家裏的爸爸媽媽幫助他人尋找所需。在他心中,他能看見未來在眼前展開,就像往昔在那棟白屋時能看見遠方的地平線自海霧中浮現,朦朧、遙遠,卻又美麗,充滿了希望。弗蘭克就是在這時候笑了起來,而他已經好幾年沒有這樣笑了。他直接走進房產中介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