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掌控情緒的心理學課程

推薦序壓力的背後,正是生活的意義

字體:16+-

動機在杭州/知乎大V、心理谘詢師

我有一個朋友,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在小縣城的價值觀裏,最好的前途當然是仕途。所以她順從父母的意願,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學政治學,又從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考上了某中央國家機關,當上了首都的公務員。

旁人眼中,這樣的生活順風順水,沒什麽壓力,她自己卻覺得,每天寫“切實加強”“大力推進”這類標準材料的生活,處處透著別扭。雖然她已經百般壓抑,但內心卻總有個聲音在提醒她,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在別處。聲音有時很小,卻怎麽也沒法忽略。於是幾年後,她忍無可忍,頂著父母的壓力,順應內心,跳出別人眼中光明的生活,成為一名自由作家。

自由作家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收入不穩,前途不明,需要跟各種編輯打交道,找活,還需要經常麵對別人“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的目光。我問她還好嗎,她說很辛苦,而且經常焦慮。我問她:“那你後悔嗎?”

她說:“不,再辛苦,也比以前快樂。”

《新周刊》策劃過一期專題,叫作“逃離北上廣”,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大家都覺得在一線大城市,房價虛高,工作壓力巨大,生活沒一點幸福感,不如逃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過一種閑散的生活。可是沒過多久,“逃離北上廣”的口號變成了“逃回北上廣”,因為大家發現,相比小城市的沉悶和無聊,他們更願意去忍受大城市的壓力。你能從北京、上海地鐵中擁擠的人流裏看到壓力,也能看到希望。

這幾年,我遇到過很多人,從舒適安逸的生活中脫離出來,勇敢地去麵對未知。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麵對壓力時,並非簡單地趨利避害。他們身上有另一種東西,被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歸納為人類“實現潛能和自我價值的衝動”。這種衝動,近乎本能,驅使著他們不斷向前。而人的潛能,總是在挑戰中逐漸被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