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下交通站

《地下交通站》觀後感:言實見真章

字體:16+-

劉煒

岩波同誌的新作《地下交通站》一書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的淪陷區天津,一位年輕的地下工作者劉海濤在惡劣環境下迅速成長,以頑強意誌和聰明機智的應變能力,將自己所供職的雜誌社變成一座地下交通站,為抗戰做出種種貢獻的故事。

單從本書簡介看來,隻是普通的地下抗戰題材,並沒有太過耀眼之處,但其實本書卻抓住了其他抗日題材作品所忽略的“慧眼”,一如本書出版社的名稱——“言實”。言實,顧名思義,說的都是事實,講的都是真話。這其中既有大眾都知道的真實、真話,亦有往往為人們所忽視的細節上的真實。

觀時下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可謂是亂象叢生,影片中的主人公手榴彈能擊落飛機、徒手可以撕掉鬼子,仿佛天神下凡。所以有人調侃道:中國最大的抗日根據地其實是在浙江橫店影視基地。照這種打法(指手榴彈打下飛機、手撕鬼子),不用三年即可攻占東京,還需要八年的浴血奮戰?客觀的說,即使拋開這些虛構誇大的成分,這些影視作品也往往隻注重展現敵我之間在戰場上的相互廝殺,而忽視了日寇在經濟、文化上的侵略,這些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同樣是無法忽視的。而這正是岩波同誌的新作《地下交通站》中的閃光之處。

首先,本書雖是虛構小說,嚴格以史料為依托,參考了許多黨史、地方誌,這在作者的後記中有所提及。所以即使人物可以虛構,但書中的背景描述絕對是真實可靠的。在書中較多的描寫了日寇大量印製偽鈔,破壞中國經濟,掠奪大量物資,特別《年輕人的意外較量》這一章節中更是借主人公劉海濤之口,以 一場激烈達辯論的形式將這一侵略手段向讀者展現,並且指出了國共兩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應對之道——使用偽幣到淪陷區購買物資,然後設法運出。另外書中第一章節就寫道,日寇深知“一國之本,教育為先”,在占領天津之後將南開大學夷為平地,將貴重的教學器材運回本土。後麵的章節中借主人公同事老張孩子上學一事講出日寇強迫天津的中小學校開設日語課程,進行奴化教育,這種關於文化侵略的描述記載是絕對不能省去的,因為其帶來的災難絕對是不可估量,甚至超越了刺刀、超越了飛機大炮一直影響到當下。君不見時下琉球島上的居民隻知道自己是日本衝繩國民,用日語交流習以為常,而並不在意百餘年前琉球也曾是一個主權國家。近日台灣舉辦抗戰勝利紀念活動,某主持人大放厥詞:“我父親就是台灣籍的日軍空軍飛行員,紀念抗戰就是與我父親為敵。”此語一出,立刻為有識 之士所不恥,唾棄。可即使如此,“漢兒學得胡人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一現象也是每一個為日寇侵略、壓迫過的民族所最不願看到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