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順著曆史學古詩

《飲酒》(其五)

字體:16+-

陶淵明其人大家都聽說過,是東晉大詩人,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隱士。什麽叫隱士?可能有人會說,就是隱居的人吧。對不對呢?不全對。隱士最重要的特點不是隱居,而是不做官。可是,不做官的人太多了,工人農民都不做官,難道都是隱士嗎?當然不是。隱士首先得是“士”,也就是讀書人。那麽,是不是一個讀書人,隻要不當官就能叫隱士呢?還不是。有些讀書人特別想當官,但是一直沒當上,那樣的人不能叫隱士。隻有既是讀書人,又有機會做官,隻是出於自己內心的高潔追求,主動不當官的人才能叫隱士。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

陶淵明本來是彭澤縣令,剛上任八十多天,有一個上級官員到彭澤縣去檢查工作。這個官員既傲慢又貪婪,每次檢查工作,各縣長官都要對他卑躬屈膝,還得向他行賄(huì),才能破財消災。所以這一次,縣裏的小吏趕緊對陶淵明說:“請束帶見之。”意思是讓陶淵明也卑躬屈膝地討好他。可是,陶淵明是個既剛直又驕傲的人,他丟下一句話:“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晉書·陶潛傳》)直接掛印辭官,回家種田去了。這就是著名的“不為五鬥米折腰”。

我為什麽要講這個故事呢?其實是想說,有這樣的精神才是真隱士,也隻有真隱士才能寫出《飲酒》(其五)這樣的好詩來。

《飲酒》詩到底怎麽寫呢?按照一般的想象,應該寫成“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李白《將(qiāng)進酒》)那樣才對吧?至少也得是“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白居易《問劉十九》)。可是陶淵明這首詩通篇看下來,根本沒講喝酒,為什麽要叫《飲酒》呢?這首詩裏的確沒有酒,它之所以叫《飲酒》,不是要寫怎麽喝酒,而是因為它是在喝了酒之後寫的。